News flash

WEBINARS

Women Leaders
Saturday, April 19
Tokumbo Bodunde


NOW AVAILABLE!

Draft Program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Introduction Page
for sale Print   PDF

Present Time
January 2025
for sale Print   Digital

Tim Jackins
Keeping Our Own Minds
RCTU #81

                        支持我们上学的孩子

                        ——经验分享多则:

发起人:W(加州,美国)

可亲可敬的各位父母,

这封邮件是邀请您来分享自己在陪伴和支持新入学的孩子这方面的经验和策略。

您围绕着孩子的学校生活做了哪些决定?

孩子开始学校生活这件事在您与孩子的关系、养育方式以及陪伴孩子这几方面带来哪些变化?

为孩子上学您在家里做了哪些新的安排?

非常感谢!

 

 

之一:T.(纽约,美国)

      问得好。

      我们会起得很早,这样在上学之前我们有时间游戏;有时间从容地做必须做的事,不必赶时间;如果孩子们情绪发作,可以有时间倾听他们。当然,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赶时间,不过,因为那不是常态,所以情况也比以前好的多。

 

   最重要的莫过于睡前三十分钟的奔跑与扭打。有时候时间已经太晚了,我的小儿子就会说:“只要两分钟就好!”于是我们就会连滚带爬地扭作一团或者做其它能想到的游戏。我们会一直陪伴孩子们直到他们入睡。我们也会和他们一起睡,孩子们总会找过来和我们相拥着睡。

    

       从开学第一天起,我们就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学校教学楼里,让孩子们持续感受到我们的存在和我们的支持。

    

    我知道不能轻视教育体系中的混乱。让孩子们了解相关的信息与见解很有益处。然而,我的大儿子利用了我对家庭作业的诟病,想要避免做那些他觉得很难的作业。我也学会了把做家庭作业转为倾听孩子的机会。(我曾对孩子在一、二年级的老师说我的孩子基本不做家庭作业,但是孩子三年级的老师似乎不买我的帐。)

                                                   

之二:C. (北卡罗莱拉,美国)

        女儿入学后,我减少了自己的工作时间,每天在她上学前和放学后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儿。我们在游乐场尽情地玩,也做了很多次专门时间。

       

        在专门时间里,她会让我吃糖(我不喜欢吃糖),而她会大笑不止。我们也会玩上课的游戏-她当老师,我来当学生。有时,我会是个很听话的学生,有时我会调皮捣蛋,她就会惩罚我。通过这样的游戏我多少了解到一些她的学校生活。

 

        我还申请每周一次去学校做志愿者。我会和孩子们一起上课,与老师建立关系。睡前,我和丈夫与女儿一起玩摔跤游戏,笑声中我们彼此变得更亲密,同时创造条件让女儿有机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之三:W. (罗德岛,美国)

        我儿子刚进入一所公立特许学校(公共教育体系之外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上一年级。这是个巨大的变化,对他很难,但也给他带来难以置信的好处——增强了他多方面的自信。教育体制的压迫性、针对年轻人的歧视以及内化的压迫性思维定势引发的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取笑弱者及恃强凌弱)都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他开始喜欢上自己的老师,交到了一些好朋友,也赢得一些抗争,很为自己感到自豪。对他来说,学校不是一个令人轻松的地方,但又是一个温暖的场所,尽管身处一片繁杂混乱,真诚的人际关系依然不断发展、延续。

  

        我认为这时我们父母最应当做的是及时处理自己曾经遭受的伤害。我回顾了自己在小学校里受到他人欺凌时却由于自己弱小无能而无法保护自己的痛苦,宣泄了那些痛苦导致我想要保护儿子的急迫感。我知道好几位我认识的人决定花大笔钱将孩子送入私立学校也是因为有着和我同样的焦虑。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可能也很想送儿子进私立学校。不过我现在很高兴我无需那样做。我认识,到面对一些新的挑战对儿子来说并不见得是坏事,只要他有机会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宣泄那些感受、去尝试面对挑战,并在一些方面获得成功。

  

        最初,只要时间和条件允许,我会尽可能每天都给儿子一次专门时间。有时候他很怕去学校,那我们就想方设法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学校附近,让我们可以在附近的公园里来一场星球大战里的光剑大战,当然总是他获胜。我们会尽情大笑,这样的游戏经常能够帮助他有足够的信心走进校门。

  

        儿子放学后,只要可能我们也会给他做专门时间,短者几分钟,长者两个小时,取决于我丈夫或者我的关注力的好坏,以及由谁来给他做,什么时候做。

 

        差不多每隔两个月,我们就会有一天“特别”日(我记不起是从哪里得知的这个主意;有可能从一位倾听伙伴那里听到的)。在这个“特别”日,儿子可以按着自己的愿望来安排。通常,这一天我或者他父亲就不去上班,因为他那天当然会决定不去学校。

  

        在一些“特别”日里,他只愿意待在家里——看录像,让我们读书给他听,做游戏等等。这一天的节奏也完全由着他,会比上学的日子的节奏慢得多。他经常会讲学校发生的事。这不是专门时间——他爸爸或者我都可以在家里做自己要做的事——但我们在这一天里除非万不得已,基本听从他的安排。

  

        虽然这样的“特别”日并不多,但看起来很有效,有时候还促成儿子痛快地宣泄。这样的安排非常重要,因为由于针对男孩子的压迫及对年轻人的压迫,越来越少见到儿子能够痛快地宣泄了。

  

        我认为学校对每个家庭都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学校里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需要我们应对,但同时也给了我们与人建立关系的新机会。儿子的学校让我们有机会认识了更多的原本可能无缘相遇的家庭;陪在孩子身边的时刻也正是我们不断学习的时候。

 

--------------------------------

译自Present Time2016年10月刊,p4

窦珺 译  陈平俊  校  2017.11

 

Original title:“Being allies to our children in school”

From Present Time, Oct 2016,p4

Translated by Dou Jun, read by Chen Pingjun, Nov 2017


Last modified: 2023-04-15 09:24:12+00